支持恒晖

“网红书记”陈行甲夺冠《我是演说家》:往前走,别回头

首页    新闻信息    媒体关注    “网红书记”陈行甲夺冠《我是演说家》:往前走,别回头

 

昨天,北京卫视第五季《我是演说家》收官,陈行甲凭借深情的演讲以及稳健的台风,举起了冠军奖杯。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这首五言乐府诗中,字字句句歌颂出母爱的伟大,也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感恩。

 

陈行甲也像孟郊一样爱着自己的母亲,他用这样一场演讲来表达对于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他通过演讲告诉大家,从孩童到长大成人,母亲是如何教育、感化、影响自己的。带着母亲传导的“干净”“悲悯”这些人生关键词,陈行甲由一名人民公仆,转变成一位爱人如己的公益人,帮助一个个弱势群体。

 

陈行甲人生起起落落,他人生的上半场是网红书记,下半场是草根公益人,他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如果时光真的可以倒流,陈行甲一定愿意回到童年的某个晚上。

 

在那些非常普通的夜晚,在那些静悄悄的时刻,蜿蜒的青山怀抱,宁静的山村里,无数的星星悬挂在仿佛触手可及的天空。母亲在小屋里,点燃一盏灯,陪他学习。累了的时候,陈行甲透过窗,看看星空,想着一个山里娃普遍的问题: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那时的他不会知道,这样一幅简单的画面,会成为他日后时常午夜梦回的站点。

 

那是他人生中最美的日子。很多年以后,他才明白,在他年幼的生命里,已经涌动着对生活的热爱,涌动着对这个世界的痴情。山村、母亲,以及不大不小的温婉的种种,形成了他的小世界。

 

随着岁月流逝,他离开这个小世界去大世界,成了凤毛麟角的大学生,成了远渡重洋的留学生,成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成了孜孜以求的公益行者。 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身份如何转换,有一种情怀不曾改变:他一直照着小世界里的一切在大世界里做事,对大山、对母亲、对大山子民、对贫苦百姓、对公益救助对象、对世间一切美好,始终饱含着一个普通人、一个大山子弟的痴情与热爱。

 

1 大山子弟陈行甲

“往前走,别回头。” 或许,大山子弟陈行甲始终遵循着大山和母亲在冥冥之中对他的指引。陈行甲童年时和家人在一起。(陈行甲供图)

 

1971年,陈行甲出生在湖北省兴山县高桥乡下湾村三组。

 

在这里,“开门见山”不是一个成语,也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种现实的感官存在——陈行甲的家,开门只能见到山。只有走出大门,到院子里面才能看到天。

 

彼时,陈行甲的父亲是税收员,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在陈行甲童年的记忆中,一年只能见到父亲一次。每次父亲回来,陈行甲总是跟进跟出,缠着他,夜晚睡觉也要抱着他,怕他走了之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会忘记他的样子。

 

甲者,第一也。村里的小孩名字后面有乙丙丁戊的,但没人敢把甲字放在名字里。陈行甲的母亲虽然只读过两年书,但却给儿子起了个带着甲字的名字。“我的母亲,她很勇敢。”多年以后,提及母亲给自己起的名字,陈行甲幽默地说。后来他终于明白,这个名字里,不仅有母亲的勇敢,更藏着她深深的希望。

 

五岁多的时候,母亲就让陈行甲跟着姐姐去村办小学试读。那时候学生少,老师少,教室也少,学校只能开复式班。所谓复式班,就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同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一道线,这边给一年级孩子讲,另一边给二年级孩子讲。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另一个年级的孩子就在一旁做作业。

 

令人没想到的是,陈行甲跟着姐姐一起试读,居然跟上了,成绩比很多“正式”读书的同学还好。

 

这让陈行甲的母亲十分欣慰。陈行甲回忆,母亲念书不多,无法给他课业上的帮助或者辅导,但却给了他最好的精神鼓舞。

 

有一次,陈行甲生病了,病得还很严重,耽误两天的课。第三天,母亲在给躺在床上的陈行甲喂饭时问他:“甲儿想去读书吗”?陈行甲使劲点头。母亲就背着他翻了两座山,穿过岩石,穿过崎岖的小路,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把他背到学校。

 

而等到陈行甲放学时,母亲又已经等在学校门口了。至今,陈行甲都不知道母亲在那一天有多紧张忙碌——在接送他之余,她还得下地里干活。母亲身体力行鼓励好好读书,他也没有让她失望。在学习上,他总是村里孩子的榜样,成为母亲的骄傲。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 “我的甲儿好棒啊。”

 

对陈行甲而言,比陪他读书影响更大的是,母亲给他的人生第一课——教他该如何对待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里和自己有关和无关的人。

 

此时,山村的背脚夫很多,他们背上百斤货物走几十公里往返于镇上和山村,一天能挣到五毛钱。陈行甲家的院子正好在大路旁,背脚夫总是在这里歇脚,拿出干粮当中饭吃。陈行甲的母亲每天把门前院子扫得很干净,即便坐在上面,衣服上也不会沾上泥土。每当有在家门前歇脚的脚夫,母亲都会叫陈行甲给他们倒水喝。久而久之,不用母亲安排,陈行甲也会这么做了。

 

村里有一户最穷的人家,一户经常穷得没盐吃的人家,经常到陈行甲家借盐吃,但又有些不好意思,只好派几个孩子轮流来借。陈行甲只见过他们借,很少看到他们还过,就不解地问母亲:“他们总是说借,为什么从来没有还?”母亲因为他这句话生气了:“人不到无路可走,谁会借盐吃!我们不借给她,她就没地方借了。”

 

比借盐更夸张的是,还有人借“嫁衣”。隔壁王伯娘大女儿佝偻哮喘,三十多岁没嫁死在家里,二女儿养不活从小就送人了,只有三女儿出落得标致能干,有人上门提亲。

 

第二天,三女儿要跟着媒人去认亲,可是却没有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王伯娘深夜哭着到陈家求助。陈行甲看着母亲把自己出嫁时的一件的红色暗格子的确良衣服送给了王伯娘。那是母亲的嫁衣,也是她最喜欢的一件衣服,一般都不舍得穿。陈行甲后来听村里人说,母亲当年嫁到村子里来,就是穿着这件衣服,扎着长辫子,皮肤白里透红,“惊动了一湾子人的美丽”。

 

陈行甲还记得,年幼时跟着母亲在地里劳作,总是天快黑才回家。直到现在,记忆中的童年总是伴随着山风中母亲的汗香和青草的味道,让他觉得穿着补丁衣服的童年岁月是那么美好。

 

多年以后,仕途正旺的县委书记陈行甲辞别官场,他说这是遵从内心的召唤。许多人在惋惜的同时也十分不解。

 

陈行甲也曾问过自己:“有时候我也在想,对于内心的遵从,为何如此地义无反顾?读了大学,让我有机会看见世界,看清世界,而认识这个世界中的自己,还是感恩于我的母亲,以及那个山村。”

 

无论走在哪里,他始终记着童年时代陪妈妈从地里收工回来走夜路时,妈妈经常教他的一句话,“往前走,别回头。” 或许,大山子弟陈行甲始终遵循着大山和母亲在冥冥之中对他的指引。

 

2 学习者陈行甲

陈行甲一直在内心里感恩那个山村,是那个山村天空里的星星,点亮了他无数个读书的夜。陈行甲姐弟与母亲在一起。(陈行甲供图)

 

正是山村求学的不易让陈行甲倍加珍惜。多年以后,回顾自己的求学生涯,让陈行甲自豪的不是以全县前列的成绩考上湖北大学,不是后来考入清华大学读硕士,也不是以湖北省的最好成绩考入芝加哥大学公派留学,而是他在村办小学毕业时,毕业统考成绩是全高桥乡的第一名。

 

那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成绩,在他之前没有过,他走后十几年也没人打破过这个记录。再后来,村办小学普遍撤销,这个记录很难再有人打破了。

 

很多年过去,陈行甲一直在内心里感恩那个山村,是那个山村天空里的星星,点亮了他无数个读书的夜。

 

后来,陈行甲从高桥乡考入县里的高中,离开了那个山村。当时的高考录取率还很低,考大学是名副其实的独木桥。但一旦过了桥,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成功的人生了——国家包分配,一辈子衣食无忧。

 

对于山里娃而言,考上大学,还是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因而山里的学生学习更拼。陈行甲回忆:“晚自习结束十点多了,回到寝室,大家都还加点学习,为了保证清醒,各有各的办法,我的办法是打一盆冷水,放在床头,觉得困了,就把整个脸埋到盆里,憋气一分钟,再出来,觉得好清爽。”

 

陈行甲个人更喜欢文科,因为他喜欢读历史,写作文。但文科升学率低,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建议陈行甲学理科。

 

陈行甲的成绩比较稳定,大部分科目一直名列前茅,总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县前十名内。但有一个科目,陈行甲一直没好过。不过,很难想象,这个后来成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人,一直学得不好的科目竟然是——政治。

 

多年以后,身为巴东县委书记的陈行甲给当地中学生讲课,谈到政治偏科这件事,陈行甲自黑道:“你们看看,我这个县委书记当年政治考试却常常不及格,可见当时政治老师出题有多偏。”

 

高考结果公布,陈行甲发挥比较正常。其他科目一如既往地好,数学接近满分。政治100分,陈行甲只考了52分。不过好在总成绩不错,陈行甲最终被湖北大学数学系录取,成为天子骄子。

 

上大学时,陈行甲第一次走出兴山县,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大山。当坐了两天的火车来到武汉时,他的第一个感受是:武汉这个城市太大了,与家乡的小山村相比,大得不着边际。虽然未来怎样并不确定,但城市的巨大让他兴奋激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发誓要好好学习,把握好这种精彩。

 

陈行甲在大学里学习怎样?陈行甲很少提及。但有一个事实或可证明他的学习能力:许多年过后,作为县委书记的他,亲自将反映巴东风情的歌曲《巴东之恋》翻译成英文,并在新闻发布会上现场朗诵。一般而言,由于条件所限,山里娃最难学好的就是英语。但陈行甲毕业多年后,仍然能轻松自如的现场飚英语,足以说明其学习能力与决心。

 

2001年,已经在基层担任镇长的陈行甲再次走进考场,如愿考上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四年后,陈行甲经过层层考试,以当时湖北省的最好成绩,被公派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

 

但陈行甲显然不只是那种只会考试的学霸。课余,他把大把的时间丢在了图书馆。陈行甲本科和硕士分别读的是数学和公共管理专业。利用课余时间,他又系统阅读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书籍。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多年以后,他以县委书记的身份去看望学生时,对学生们说,你们要多读书,也许某本书中的某个句子就会触动你,让你发现内心的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改变生命的轨迹。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就是触动陈行甲的句子。2015年,陈行甲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读书的文章,对博尔赫斯的这句名言念念不忘。

 

“现在想来,我已经忘记了在学校看过的大部分书,已经解不出复变函数、背不出行政法条款,也记不住历史上朝代更迭的具体年份,然而沉淀下来的,可能是理性而严谨的思维方式,是最为基础的管理知识和行政意识,还有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初步认识。我很感恩母校,感恩母校的图书馆,它为闭塞的我,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让我变得丰富、变得厚重、也变得自信,它帮助我构建了唯物的世界观,也让我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和无知,使我一直保持谦虚的生活态度。”陈行甲说。

 

在熟悉他的人看来,读书不仅让他把谦虚的态度保持至今,也使他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并始终保持学习的能力和欲望——

 

没受过翼装飞行专业训练,却敢从3000米高空跳下;

 

70后的“高龄”,却愿意去学习90后的小鲜肉的新鲜表达,网言网语各种表情包用得出神入化;

 

从县委书记到公益新兵,跨度巨大,他却能够淡定自如地从零学起,并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其中并成为专家。

 

3 文艺青年陈行甲

他来自于那个诗歌和音乐的文青时代,并始终保持着那个文青时代给他的烙印——崇尚内心自由,做事趋于感性,有点理想主义。大学时代的陈行甲。(陈行甲供图)

 

“曾经因为海子,心痛得不愿意再读诗写诗。在初秋的九月,看到这封信,想起海子的《九月》中那草原上的野花一片,那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怀念海子,热爱生活。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2016年9月19日,陈行甲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并转发了一篇文章:《给哥哥海子的一封信》。这是海子的弟弟查曙明在海子离世20年之后写给哥哥的信。

 

“太阳强烈,水波温柔。”陈行甲读大学的年代,正是海子流行的时代。彼时,正直改革开放十年,国家正直青春,这种气息深深影响着大学。那时候的大学文化,是青春文化。

 

“那时候,好像每个大学生都是诗人,每个大学生都是歌手,大家的交流方式也都很浪漫。”此时,“文青”的概念还没泛滥,还是一个值得向往的标签。不用说,天生感性、热爱文艺的陈行甲也成了文青。

 

文青陈行甲自然不满足于只是好好学习。入学刚半年,大学文学社举办征文比赛,陈行甲投稿后获得了二等奖,成为那一届理科系学生中唯一一个加入文学社的文青。

 

音乐同诗歌一样,是彼时文青的标配。陈行甲拿到第一笔奖学金95元后,立即买了一把红色的吉他。后来,他还和几个同学一起组建了一个乐队。写诗,弹吉他,唱歌,青年时期的陈行甲尽情享受着青春给他的自由和梦想,享受着那一段感性的,大胆的,没有框架的岁月,说唱就唱、说走就走的岁月。

 

多年以后,提起那段岁月,陈行甲还会唱起那时候最流行的歌: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我们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

 

这首《闪亮的日子》,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陈行甲说,那个时候,没有自我戏虐嘲讽的屌丝,只有草根——即便是低到尘埃的小人物,即便是未来还很模糊,也总要想着为国家和社会做点事情,为了理想,愿意历尽艰苦。

 

陈行甲感恩那段岁月对他的性格塑造,这样的性格影响着他以后的处事风格。他喜欢写,喜欢讲,喜欢唱,喜欢流露真情。

 

他几乎不要秘书写讲话稿,喜欢讲自己的真心话。他在巴东县干部大会上讲话时说,那些单笔几十万几十万受贿的王八蛋们,我要代表巴东五十万人民对他们表示愤怒!

 

他在小神农架3005米顶峰饱含深情地写下《我所以爱你》如同赴一场命中注定的约会,我轻轻地走近你。你是如此地让我感到熟悉,就像我的心跳,我的呼吸。我是多么多么地喜欢你……

 

“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他唱《多情的土地》,到动情处,声音哽咽。没有专业歌手的圆润,略微沙哑的嗓音里,藏着岁月的沧桑,也藏着感伤——是那种超越了男女之情的感伤,藏着对那片土地的热爱与不舍。

 

一位熟悉他的朋友这样评价:他的讲话,他的文章,他的歌声里有一股浓浓的文青味,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若是别人讲出来,写出来,唱出来,可能会觉得煽情甚至是矫情,但他说出来,写出来,唱出来,十分真诚自然——因为他来自于那个诗歌和音乐的文青时代,并始终保持着那个文青时代给他的烙印——崇尚内心自由,做事趋于感性,有点理想主义。

 

陈行甲自己说:我永远认为自己是一个文艺青年。

 

4 县委书记陈行甲

任巴东县委书记时的陈行甲(图片来源于网络)

 

终于,我来到这条河流,

穿过斜阳,穿过密密的山林,

我看见了你,

在红叶尽处,你孑然而立,

这就是梦中遥远又清晰的你么?

你在这里默默地等候了多少年哪?

……

 

2011年11月,陈行甲调任巴东县委书记后第一次登上大面山。在漫山红叶簇拥的轿子岩上,远眺穿越巫峡从天边奔流过来的长江,陈行甲心里涌起莫名的感动。当天晚上,他写下了来巴东后的第一首诗。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陈行甲深深地体会到,这个“末”,就是干部作风,就是政治生态。他决定以反腐为抓手,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以干部作风转变促政风转变、民风转变、社会环境转变。

 

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巴东官场和经济社会生态逐渐发生了变化,干净自强的巴东精神慢慢从理念照进现实。

 

陈行甲高空跳伞。(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只是不想你这么孤独地美着。

 

——这是2016年4月28日,陈行甲的朋友圈。在这一句典型的“甲式”风格语言的背后,分享的是一次巴东的旅游宣传活动的盛况。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分享,在陈行甲的朋友圈里随处可见。

 

自2013年9月20日陈行甲在朋友圈发出第一条信息以来,陈行甲直接宣传巴东旅游的信息达110条,还有75条是大山风景的图片,也可以算作是间接地在宣传巴东旅游。如果去掉陈行甲县委书记的头衔,他完全可以当得起另外一个身份——巴东旅游的代言人。

 

巴东县地处武陵山区、三峡库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贫困县。这里有大山大水,又处在北纬30度这个神奇的纬度上,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春天百花争艳,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满山红叶,冬天崖顶白雪。到巴东任职后,经过半年时间的密集调研,他给巴东发展定了调:巴东最大的发展出路是旅游。

 

旅游旅游,先旅才能游。陈行甲到任之后的第二年,举全县之力发展交通,筹集资金二十亿元用在修路上。

 

酒香也怕巷子深。路好了,该是吆喝的时候了,陈行甲不愿意“巴东这么孤独的美着”,使出浑身解数为巴东旅游“抢头条。”

 

“某一年,某一天,你在这里出现,巫峡风,巴山云,和你亲切遇见。听号子声声,百转千回生命呐喊,看纤绳长长,拉出峡江万里云天……”从2015年开始,陈行甲为推介当地旅游先后多次以县委书记的身份献声,出镜演唱录制音乐短片《巴东之恋》。

 

最初,他只是想替巴东省下20万元专业歌手的代言费,但没想到,MV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县委书记亲自上阵唱歌代言”迅速抢占媒体头条,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随后,陈行甲还亲自把《巴东之恋》翻译成英文,向国际友人推介巴东旅游。

 

在获大量点赞的同时, 也有人非议其作为一个县委书记以唱歌出风头,不务正业。对此,陈行甲很坦荡:“巴东虽远,景是美的;吾声虽low,心是真的。作为县委书记,作为50万土苗儿女的一员,我为巴东代言。”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飞翔。在3000米高空,俯瞰巴东壮丽的山川田园河流,雄浑的巫峡口是眼前远处的盆景,我飞向他,一点点靠近他……我在空中打开秘境巴东的旗子,各位亲,我要告诉你们: 这,就是我们大山大水大美的巴东!”

 

2016年6月21日,陈行甲从3000米高空一跃而下,以高空跳伞的形式推介巴东旅游。

 

这次2016翼装飞行世界杯巴东站分赛,陈行甲既是参与者,也是活动的策划者,推动者。县委书记3000米一跃而下,不仅再次抢占媒体头条,还迅速刷屏,感动了不少巴东网友。

 

一位网友留言:3000米的高空,双手握住的秘境巴东的旗帜不知湿润了多少双眼,巴东人民何其幸运能与甲书记有着这么一次命中注定的约会!真想时光能慢些,再慢些,让您一直和巴东人民在一起

 

作为巴东旅游的义务宣传员,陈行甲不只是抓大的宣传活动,连一些细节问题他都主动在朋友圈推介。他亲自为巴东景点制作“美篇”,写诗编顺口溜推介,甚至连景点住宿情况如何都在朋友圈答疑。

 

“巫峡云巅”是巴东城里的最高处,左可以俯瞰壮丽的巫峡,右可以俯瞰巴东全城新貌。这里原来是一片荒芜的山岗,陈行甲发现这个地方后,提议把这里改造成了一处景点。他还在这里写一下一首词:《江城子·巫峡云巅》

 

快意登临天地间,水蜿蜒,山连绵。鸟衔帆影,秋水映长天。挽来云霞在眼前,山河壮,情万千。

城郭渐欲迷人眼,秋亭忆,数先贤。风流过往,大道正向远。家国故园在心间,爱无尽,巴山恋。

 

这既是写巴东的美景,也是写他的家国情怀。

 

5 扶贫者陈行甲

陈行甲与无臂少年陈慈方在一起(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年1月21日,天寒地冻,但无臂青年陈兹方的心是暖的。

 

这一天,陈行甲来到贫困户陈兹方家中走访。陈兹方告诉陈行甲,自己会用脚代替手吃饭穿衣做家务,基本与常人无异。陈行甲不信,陈兹方便现场以脚当手演练起来。陈行甲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他忘情地握住陈兹方的双脚:“自助者天助。你是典型的自助者,你身上有一股巴东精神的‘标杆’力量!”

 

县委书记的手和贫困户的脚握在了一起,这在当地传为佳话。回城的路上,陈行甲收到陈兹方的致谢微信:我没有双臂拥抱您,就让我用心来拥抱您吧!

 

陈行甲在穷苦环境里长大,内心里见不得穷人受苦。到巴东任职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走遍了全县14个边界村,摸清了全县扶贫工作的底:全县近50万人,42万人生活在大山里,其中有17.29万贫困人口。

 

“这些穷乡亲,在等待着我们!我们奔向他们的脚步,大地会聆听。人间最冷的不是冰寒,而是麻木!你不是太阳,但你可以发出比太阳更温暖的光!”在巴东政府官网的“干部结穷亲”专栏里,陈行甲如是写道。调任巴东的第一年,他便号召在全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干部结穷亲”活动。这次活动,直接受益困难群众达4000人。

 

与物质扶贫相比,精神扶贫更为重要。2011年12月1日,陈行甲到“艾滋病村”茶店子镇竹林坪村,请全村患有艾滋病的35人吃饭。他与8名艾滋病患者一桌,互相夹菜,一起喝酒,让世人知道艾滋病可防可控,不再谈“艾”色变。“艾滋病村”从此摘掉了孤村的“精神贫困帽子”。

 

崇山峻岭的阻隔,让大山里的群众办事难上加上。如果能够让深山农民办事方便,也算是从根上扶贫了。“在山区搞信息化工程,农民办事不就可以不出村了吗?”陈行甲灵机一动。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交通尚不便利的大山搞信息化工程何其艰难。

 

陈行甲没有放弃。在他的努力下,巴东争取到了国家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办公室的支持,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项目示范, 最终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县所有乡村的网络,硬是在大山深处实现了党务、政务、村务、事务、商务“五务合一”。

 

正是在扶贫工作中,很多的同事发现他是个泪点低的人。当自强不息的无臂青年陈兹方发来感谢的微信时他感动得哭了;当28岁的青年扶贫干部胡祖康因病去世时他悲伤地哭了;当发现贫困地区竟然有干部大把收钱时,他愤怒地哭了。

 

——为什么他的眼里常含泪水,或许正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爱得深沉。

 

陈行甲演唱的《多情的土地》,本来是打算告别巴东时发表的,但他后来决定不用了,“还是想安静点离开”。直到开启人生下半场后,他才决定将这段没发表过的歌声授权在本平台(邱二毛的文字铺)首发。

 

6 公益者陈行甲

2017年6月1日下午,陈行甲(左)参加由好莱客创意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关注白血病儿童的“原态基金”成立发布仪式。(陈行甲供图)

 

2016年12月2日,陈行甲在其微信朋友圈表示将离开巴东。虽然当时他还未表明最终去向,但在离别感言的字里行间已经流露出他将不是仕途中人。

 

“我在巴东所做的工作,自己最满意的是和大家一起凝练了干净、自强的巴东精神,并带领大家一起身体力行。我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但我敢说自己不负本心,敢说自己是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敢说自己已经拼尽全力。”

 

“再见了,我的巴东!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此去经年,山长水阔,你在我的心里,在我的梦里。”

 

真情流露的告别文字瞬间刷屏。

 

2017年5月6日,沉寂半年之后,陈行甲发布《你好,我的下半场》一文,宣告复出。彼时,人们才知道,半年前,他的离职只是遵从于他的内心。现在,他的身份是深圳市国际公益学院研究员、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

 

作为公益新兵,陈行甲的梦想不可谓不宏大——

 

“深度联合政策内资源和社会力量救助,在试点地区实现贫困儿童白血病基本免费治疗,探索一套可复制的救助模式,以期最终影响国家儿童白血病医疗救助政策。”

 

“我们不是简单地找富人筹钱,去给穷人孩子付医药费,而是要在大病救助过程中建立数据库、摸索规律。”

 

从陈行甲的言行中,不难看出,他的公益“套路”跟一般人眼中的公益有所不同。他更重视从制度机制、基础数据资源上推进公益事业。虽然这有难度,但他愿意为之努力。

 

一个辞去公职的前县委书记,一个公益新兵,是什么给予他这样的自信?

 

陈行甲说,世界上所有事都架不住“热爱”两个字,只要热爱,什么都可以办到。比起从前那些人前人后前呼后拥的时光,他更喜欢现在的生活,“看清仍然热爱,知难仍然行动,是公益人的宿命和使命。”

 

陈行甲上大学时,就能熟背罗素的英语文章《我为什么活着》。第一段话就是: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弱势者的苦难难以遏制的同情心。

 

正如他所说,有些选择,是渐远的青春时代就注定了的。

 

冥冥之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做公益,专门救助弱势者,或许正是陈行甲命中注定的事业。

 

7 妈妈的儿子陈行甲

“在母亲的目光中工作和生活,我心里踏实些。” 这是陈行甲妈妈唯一的一张少女时代的照片。(陈行甲供图)

 

“我思念故乡的明月,还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哦,妈妈,如果你听到远方飘来的山歌,那就是我……”

 

每当山花烂漫之时,陈行甲行走在山野间,看天上的云朵、轻柔的风儿、青草的香,都会让他想起妈妈。想起山谷里妈妈背着重重的柴禾,她汗涔涔的头发;想起妈妈在灶膛里生火做饭时被柴火映红的脸庞;想起跟着妈妈在地里玩,被突然串出来的蛇吓得大喊,妈妈急忙跑过来护住他,然后嘴里念念有词用锄头把蛇赶走;想起当年离开家上大学时妈妈用布包了一小包土让他带着,说如果在城市里闹水土不服就用这个土泡水,等它完全沉好了,喝一点上面的水……

 

一直以来,陈行甲都是个听妈妈话的孩子。小时候,母亲没有走出过大山,对陈行甲的鼓励,也总是朦胧的:好好读书,做个有用的人。陈行甲没有让妈妈失望,一直刻苦学习,他的求学经历,是村里孩子的榜样和传奇。

 

从清华硕士毕业的时候,面临着选择。许多同学留在北京,陈行甲也曾短暂的犹豫过。他打电话和妈妈商量,妈妈的话是“妈的要求不高,以后走到哪里,有可能的话把妈带着啊。”

 

那时候,妈妈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陈行甲明白,妈妈的意思是要他回来。

 

但是,妈妈并没有给陈行甲太多的时间。

 

“她在我们面前总是那么坚强,无论什么时候问她,她总是那种亲切到融化你的笑容对你说她一切都好。”陈行甲回忆。

 

在妈妈离开前的一个周末,陈行甲在她的病床前陪她,妈妈拉着他的手,微笑着对他说:“我的儿子是有用的儿子,可是有些事妈不说你可能不知道。将来妈妈百年归世之后,你要把妈妈安置在青枝绿叶的地方。你不要怕妈妈说这些,我生着病,说这些是冲一下呢……”。

 

妈妈离开的前一天晚上,陈行甲和爱人在病床前陪她,她还是那种亲切的微笑,一个劲儿地催儿子儿媳回去休息:“我好着呢,让爸爸一个人陪着就好了。”

 

第二天凌晨四点,陈行甲的爸爸从医院打来电话,说妈妈已经在抢救。等陈行甲踉踉跄跄地赶到医院时,妈妈已经气若游丝。他永远记得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他俯在她嘴边才听清楚的最后一句话——

 

“甲儿,带妈回去……”

 

妈妈走后,陈行甲长时间悲痛不已。他写下祭母文:

 

吾母大人,可敬一生。自幼贫寒,茹苦含辛。

成家立业,艰难尝尽。养儿育女,操心劳顿。

春华秋实,苦后该甜。熟料晚年,疾病缠身。

面对病痛,豁达勇敢。顽强支持,难违天命。

儿女唤母,呼天抢地。悲伤欲绝,痛别母亲。

吾母一生,蕙质兰心。坚强独立,质朴纯真。

心灵手巧,冰雪聪明。为人儿女,恪尽孝道。

为人妻子,甘苦与共,贤惠体贴。

为人母亲,呕心沥血,育儿成器。

为人邻居,温言低语,助弱济困。

……

 

此后,陈行甲把妈妈的遗像一直带着,以这种方式来兑现当初“把妈妈带着”的承诺。当县委书记的时候,陈行甲把母亲的遗像摆在办公室里。

 

“在母亲的目光中工作和生活,我心里踏实些。”陈行甲说。

 

妈妈走后的许多年,陈行甲都始终难以释怀。直到后来,他意识到:“母亲就像是我们那个村子的菩萨啊,她在用她不大的力量,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能够得着的这些最弱最弱的人的底线尊严。”

 

他终于明白,“要像妈妈那样活着。只要儿子还在,妈妈就还在。”

 

“现在,我放下一些东西,来做公益,也算一种回归吧,回归到美丽如母亲的内心。我觉得我是替妈妈活在这人世间。”只要谈及妈妈,陈行甲的眼角总是湿润的。

 

“我曾经跟我爱人说过,将来我百年归世的时候,我会跟儿子说,不要给我修建坟墓,就把我的骨灰撒到妈妈的坟上。”这是陈行甲眼里的“落叶归根”。

 

对陈行甲的这个想法,爱人曾明确地表示支持——

 

我陪你,我们一起陪妈妈吧。

 

来源丨邱二毛的文字铺

 

原文刊发于2017年6月14日,有删减。

2019年4月25日
0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